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超声技术作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关键力量,不断迭代升级。介入超声凭借其微创、精准、高效的显著优势,为众多患者开辟了全新的诊疗路径。为进一步促进介入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规范应用,提升医护人员实操与诊疗能力,青海红十字医院超声科于12月6日至7日顺利召开了第一届介入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及能力提升培训班学术会议。
本次学术会议邀请了多位省内外介入超声领域的学界翘楚,他们齐聚一堂,围绕介入超声的前沿成果与热门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从超声引导下的消融治疗在甲状腺结节、肝脏肿瘤、肝包虫病、子宫肌瘤等疾病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到穿刺活检精准取材助力疑难病症诊断的实操要点;从新技术、新设备赋能介入超声的实操升级,再到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介入超声的无限潜力挖掘,每一场主题分享都直击行业痛点与发展关键,让参会者站在行业前沿,把握介入超声发展脉搏。
大会由青海红十字医院院长李新章致开幕词。他指出,介入超声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穿刺活检、抽吸、插管、注药治疗等操作,可以媲美某些外科手术而达到相同的效果。此次会议不仅为医师搭建了展现临床思维的舞台,也为省内外互通交流提供了平台,能够增进超声医生与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加深对疾病的理解,为加快全省介入超声的广泛开展添砖加瓦。青海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何秀英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介入超声的应用及临床研究早已是当前医学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只有不断努力学习、锤炼实操技能,才能真正为广大患者贡献力量。
本次大会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任杰教授特别讲述了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规范化管理,从术前评估、消融适应症、术中治疗流程、术后随访等多方面详细讲述了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消融全程,使参会人员获益良多。
本次会议以青海省继续医学教育为主导,特别邀请了省内多位专家为我省介入超声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及学术讨论。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严玺德主任以成人足跟疼痛为主题,分享了基于问题的疼痛介入治疗。青海省交通医院卓君联副院长详细讲述了介入超声在肝胆外科中的临床应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闫瑞斌副主任医师对于介入超声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详细讲解,青海红十字医院超声科瓦增成副主任医师分享了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脏囊性包虫病的经验与见解。下午的病例讨论将临床案例作为最好的教科书,为全省介入超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参加病例讨论的同仁们精心挑选了大量典型、疑难的介入超声病例,开展了深度剖析与研讨。从病例诊断思路梳理、治疗方案拟定,到术后随访管理、预后评估,专家与学员面对面交流,各抒己见,复盘诊疗全程,深挖隐藏细节,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实战式研讨不仅拓宽了诊疗思路,更能启发学员在面对复杂病症时灵活应变,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青海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姚海丹主治医师以“一针成栓,让动脉瘤封口”为题,讲述了一例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全过程。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卢虎文主治医师分享了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病例与穿刺心得体会。湟源县人民医院超声科陈源主治医师以一例超声引导下的乳腺结节穿刺病理为主,探讨了介入穿刺的不利之处,并分享了介入穿刺经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超声电生理科丁瑞花副主任医师以“抽丝剥茧、寻踪觅源”为题,讲述了一例早期肝硬化考虑肝窦血管病的可疑病例,引起多学科专家跨界对话,打破学科壁垒,碰撞出创新火花,探寻介入超声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最优解。大通县人民医院李海元主治医师以一例甲状腺病变的病理结果再度引起专家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复盘诊疗全程,深挖隐藏细节,总结经验教训。青海红十字医院超声科李雨婷主治医师将“针尖上的艺术”搬上会议,讲述了一例经超声引导下肝转移瘤微波消融治疗的全过程,探寻多学科建设与各科室发展新思路。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超声科杜婷主治医师分享了一例关于子宫腺肌症介入超声诊疗的学习案例,将微波消融应用于妇科临床诊疗工作中。
本次会议,介入超声医生与临床医生、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们共同对讨论病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多学科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就病例中的优缺点做出了精彩点评,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启示。大家围绕介入超声技术的最新进展、临床应用、科研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大家听到了许多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也看到了介入超声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通过这次会议,大家深刻认识到介入超声的重要性和优势,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此外,本次会议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也为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启示。
此次培训班学术会议虽已落幕,但对于介入超声领域而言,却是全新征程的起点。秉持初心,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培训模式,为超声医学人才培养持续赋能,推动介入超声技术在临床一线广泛、规范应用,让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一前沿微创诊疗手段。
文/图:超声科腹部组
审核:刘刚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