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在医院及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肿瘤二病区引进了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追踪及定位用辅助装置)。随后,PICC小组成功开展了国内最新的Sherlock 3CG尖端定位系统加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于2025年1月22日在郭生梅护士长的指导下,由PICC专科护士李桂云采用超声引导下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为一名61岁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经过30多分钟的操作,成功完成首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联合Sherlock 3CG尖端定位技术,通过P波的特异性形态,对导管尖端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及定位。后经X线摄片确认,导管尖端位于最佳位置(CAJ)。
这标志着我院护理技术水平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我院静脉输液治疗专科护理带入“心动视界”,将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准性,减少患者并发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PICC尖端位置在临床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学会(INS)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推荐:PICC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SVC) 的下1/3段,靠近SVC与右心房交界(CAJ)处。PICC尖端位置过高易引起静脉血栓,位置过低会增加心律失常等风险。
按照一般的方法,PICC置管后,胸部X射线检查仍是尖端定位的“金标准”,但是在胸片上无法直接观察SVC和CAJ的位置。
此项技术实现了床旁置管定位一体化,提高了导管使用的时效性,同时减少了床旁拍片的繁琐,以及搬运患者带来的不便和风险。对于卧床昏迷、行动不便的危重症患者尤为方便。
此项技术的成功实施,也标志着我院PICC置管技术又上新台阶。在医院支持与护理部领导下的静疗小组也将继续精益求精,紧跟技术前沿,为保障患者治疗安全筑起“生命通道”,以扎实精湛的技术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文/图:李桂云 王晓皎
审核:刘唐春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