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红十字医院手足外科团队在青海省首次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结合淋巴造影成像定位技术,成功为淋巴水肿患者实施淋巴管与皮下显微静脉吻合手术(LVA),让长期淤塞的淋巴液恢复循环,帮助病人顺利消肿。
4年前,李女士在当地医院查出子宫内膜癌并做了根治手术。术后无原因地出现右腿水肿。李女士表示,自从她的腿出现水肿后,她连鞋子都穿不上,生活变得十分不方便。曾前往很多医院求医,都告诉她无法诊治,只能抬高腿和穿弹力袜等对症治疗;今年李女士来我院手足外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右下肢淋巴水肿”。
无独有偶,徐女士也是相似的经历,2年前在当地医院做了卵巢癌合并左下肢淋巴清扫手术,术后出现左下肢肿胀,前面把腿抬高能略微消肿,但今年因外伤导致左小腿骨折后,左腿肿胀加重,抬高后也无法消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来我院手足外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左下肢淋巴水肿”。
两位患者收住院后,由青海红十字医院骨二科经过讨论,在科主任阿尖措主任医师的建议下,决定为患者实施超显微技术下“淋巴管-静脉吻合(LVA)”治疗技术。术前,青海红十字医院骨二科团队借助淋巴成像仪进行造影,完成淋巴管走向的初步标识和切口设计。随后,在浙江省台州医院郑有卯教授指导下,借助放大30倍的高倍显微镜,找到有功能的浅集合淋巴管,用细如发丝的针和缝线,将它与附近合适的皮下显微静脉吻合,瘀滞的淋巴液得以进入静脉回流,从而达到消肿效果。手术后,李女士、徐女士的双下肢,尤其是水肿最厉害的患肢,肿胀已经肉眼可见地减轻,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原本肿胀发硬的下肢变得柔软富有弹性。
在某些人群中,原发性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先天性异常或缺失所致。原发性淋巴水肿的首发症状通常发生在10 ~ 25岁之间,据报告患病率约为1/100,000。
继发性淋巴水肿是由获得性淋巴流动障碍引起。常见病因包括创伤、慢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最常见的原因是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乳腺癌、妇科肿瘤淋巴清扫。
寻找到有功能的浅集合淋巴管支数越多,吻合后的手术效果就越理想,由于淋巴水肿患者淋巴管的直径通常为0.1-0.5mm,隐藏在长期水肿硬化的组织中,寻找它们不亚于在一堆散乱的线卷中找线头;再加上淋巴管管壁薄如蝉翼,稍一用力就容易损伤,这就需要手术医生具有扎实的淋巴解剖知识和精湛的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对医生的体力和耐力也是极大的考验。吻合血管直径0.1 ~ 0.8 mm,需要超显微外科技术。最近,术前和术中使用吲哚菁绿(ICG)淋巴造影显示未闭淋巴管,这使得LVA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恢复淋巴流动,因此LVA在早期淋巴水肿中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青海红十字医院手足外科提醒:
手足外科团队简介
阿尖措:主任医师,青海红十字医院院长助理,骨二科主任。司法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青海省先进工作者。青海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海省骨科学分会脊柱微创学组组长、青海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白求恩基金会骨科基层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脊柱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材料学组青年委员、骨科在线骨肿瘤专业编委、中华医学会显微专学会青年委员。
率先在省内开展微创技术治疗脊柱骨折、椎间孔镜技术、通道下脊柱微创手术技术、脊柱显微镜技术,在上颈椎损伤及畸形的手术方面经验丰富,擅长退变性脊柱疾患、脊柱结核、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脊柱微创技术及脊柱畸形矫正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年完成各类脊柱手术600余例,完成三新项目11项,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6项,参编专著《脊脊柱内镜微创技术与康复》,发表论文20余篇,发表SCI文章2篇。
马继伟:主治医师,擅长:断指(肢)、手足骨折、四肢软组织创面修复、周围神经卡压、四肢创伤后功能重建。
王成福:住院医师,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淋巴水肿委员。擅长:淋巴水肿、四肢急慢性创面修复、周围神经卡压、手足先天性畸形、四肢肢体肿瘤、手足创伤骨折、断指(肢)再植。
马子伦:住院医师,擅长:四肢急慢性创面修复、周围神经卡压、手足先天性畸形、四肢肢体肿瘤、手足创伤骨折、断指(肢)再植。
文/图:骨 二 科
审核:李南飞 刘唐春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