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温度的检验人”系列报道(十八)——探讨我院六例维生素K缺乏患者的诊疗
2023-10-20 08:49:12前 言
自2023年以来,我院已诊治十多例维生素K缺乏的患者,探讨其中六例患者的诊疗,4例以“鼻出血”收住,1例以“脑出血”收住,1例无出血表现的服鼠药后6小时就诊的骨折患者。分析以上6例患者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以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单位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时延长,血红蛋白(HGB)因出血量不同表现为不同程度降低,血小板(PLT)均正常,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案例1患者未及时检测凝血因子;案例4患者因家人发现服鼠药就诊及时,凝血因子无明显减低;其余案例患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II、VII、IX、X活性检测结果明显降低,尤其FVII活性极低,均小于3.0%。经与临床沟通,以上患者均否认服用华法林、否认长期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类药物、否认肝脏疾病,无吸收不良和严重不思饮食、严格限制脂肪类食物或严重感染、无严重腹泻导致等肠病、无胆襄疾病及机械性黄疸等。综合检验数据和以上病历信息,可判断为维生素K缺乏(均可疑鼠药中毒)。实验室通过与临床沟通,及时协助临床明确诊断,并与临床共同探讨治疗方案,为上述患者的及时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就维生素K缺乏患者诊治中易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为规范维生素K缺乏患者住院期间诊治和出院后的治疗及监测提拱参考。敬请关注有温度的检验人系列报道。
病案经过
案例1:患者,男,15岁,家长诉于15天前口服鼠药“溴敌隆”3袋(具体克数不详),在家12天期间无特殊不适;于3天前开始出现鼻出血,双侧鼻腔渗出鲜血,伴左下肢疼痛,伴血尿、头晕,今日晕厥3次,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提示:APTT:164.5s,PT不凝固未检测出结果,其余凝血项目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鼻腔填塞后,通过120救护车转我院抢救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正常,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康健。实验室检查:如图1-4
案例2:患者,男,13岁,间断鼻出血1天,加重7小时。家长诉患者服“溴敌隆”可能,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双侧鼻腔出血,大量,鲜红色,出血量约200m1,自觉腰背部疼痛,伴恶心,无呕吐,无心前区疼痛,无呼吸困难,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胃痛,前往当地医院诊治,给予右侧鼻腔电凝止血,右侧鼻腔出血停止。7小时前出现左侧鼻腔出血,再次至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鼻腔填塞,出血无改善,量多,出血量约400m1,并伴头晕、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急诊至我院进一步诊治,急诊以“鼻出血”收住,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如图5-8
案例3:患者,男,51岁,于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解黑便、伴血尿、腰部疼痛,伴鼻腔出血、口腔黏膜血泡等不适,前往青海省某三甲医院就诊,凝血功能检查提示:PT:64.5s,APTT:60.1s,建议住院治疗,因无床位患者前往某县医院就诊,入院后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止血、维生素K1、输血浆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于1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伴烧心,偶有头晕、乏力、心慌、气短,无头痛、耳鸣。无心前区疼痛,无皮肤黄染,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无一过性黑朦,无晕厥及意识改变,今为求进一步诊治,故来我院就诊,家属诉服鼠药可能,门诊以“凝血功能障碍原因待查: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病?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正常,食欲减退,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年余,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20年前因外伤致左下肢骨折在某医药行固定术,2009年取出,有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如图9-12
案例4:患者,女,59岁,摔倒致伤左踝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4小时;摔倒致伤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7小时。家属诉患者于近日服鼠药可能,于34小时前在家被洗脸盆架勾倒致伤左踝部疼痛,当时上述部位即感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伴左踝活动受限,在家休息,未予诊治。7小时前,在家再次滑倒致伤腰部,当时上述部位即感剧烈疼痛,不能坐起、站立,无右下肢放射痛。无头晕、头痛,无腹痛,无大、小便失禁。今日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急诊科行相关检查后,以“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腰3椎体骨折、左踝关节骨折、高血压病、陈旧性脑梗死、偏瘫”为诊断,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稍差,饮食、睡眠稍差,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实验室检查:如图13-16
案例5:患者,女,42岁,于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腔出血,量多,填塞后不能止血,伴牙龈出血。伴血尿,无晕厥及意识丧失,2023年3月2日至青海省某三甲医院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FVIII 203.9%、 FIX 2.9%,门诊给予维生素K1静点后回家。至当地医院继续静点“维生素K120mg/日”治疗6天,复查凝血指标正常后停药。
6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鼻腔出血,伴牙龈渗血,伴肉眼血尿多次,伴乏力、头晕,伴面色苍白,无晕厥及意识丧失,进行性加重,2023年3月23日至某县中医院行凝血四项检查提示:PT:163秒,INR:17.6,APTT:135.3秒,Fib:3.5g/L,给予维生素K1静滴(具体剂量不详),遂至青海省某三甲医院行凝血六项检查提示:PT>100秒,给予补充维生素K1治疗(具体剂量不详),患者仍反复血尿,伴头晕、乏力加重,伴恶心、呕吐,因无床位。于今日至我院急诊就诊,家属诉患者有服鼠药可能。行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急诊以“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血尿、贫血”收住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食欲正常,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2002年在广州某医院诊断甲亢,现口服“甲巯咪唑片20mg/日”治疗,2008年广东省某医院明确诊断地中海贫血(具体不详),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实验室检查:如图17-20
案例6:患者,男,73岁,6天前在家休息时出现头晕,伴食欲减退,无视物旋转,无眼前黑朦症状,感恶心、无呕吐,休息后上述症状加重,无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1天前前往某县人民医院就诊,行头颅CT提示脑出血,随即转来我院就诊,来我院后,急诊行头颅CT后提示脑出血,急诊以“左侧额叶脑出血,脑水肿,慢性支气管炎”收住。家属诉患者有服鼠药可能,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无抽搐症状。既往有“脑梗死”病史10年余,平素口服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否认有其他病史。实验室检查:如图21-24
病例分析
以上6例维生素K缺乏患者中,案例1、案例2和案例5以“鼻出血”就诊,案例3消化道出血,案例4骨折,案例6脑出血就诊。按照HGB检测值,案例1和案例5出血量最多。住院诊疗过程中,存在不同患者治疗方式和转归不同的情况,其中5例输注了新鲜冰冻血浆,2例输注了冷沉淀;维生素K1治疗剂量、治疗时机及持续治疗时间不同;出院后仅案例1每周门诊注射维生素K1治疗1次,连续5个月每月监测凝血指标1次,经随访其余患者出院后均无继续注射维生素K1治疗,也未定期来门诊监测血凝指标。其原因与患者对维生素K缺乏的认识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就诊科室不同、主管医生经验不同、患者出院后治疗依存性不同及缺乏治疗维生素K缺乏的相关指南或标准等有关。
知识拓展
目前我国主流的灭鼠药物主要是溴鼠灵又名大隆、溴鼠隆、可灭鼠、杀鼠隆等,属于香豆素类抗凝血类杀鼠剂,是国家批准使用的第二代长效抗凝血灭鼠剂(LAARs)属于慢性杀鼠剂,以破坏鼠体内凝血机制,LAARs按化学结构可分为4-羟基香豆素和茚满二酮两类,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慢性杀鼠剂。此类毒物脂溶性高,常在肝脏蓄积,半衰期可达16~220d,强于华法林的100倍,被称为超级华法林,一旦中毒则对于人体的危害时间长至数周或数月。溴鼠灵中毒机制为干扰肝脏利用维生素K,抑制凝血因子Ⅱ、Ⅶ、IX、Ⅹ合成,从而影响凝血活酶和凝血酶形成,导致PT、APTT延长。同时,其代谢产物亚苄基丙酮可引起毛细血管损害,导致临床产生出血症状。国内文献报道,溴敌隆属于第2代抗凝血杀鼠剂,除了具有第1代抗凝血杀鼠剂的特点外,其亲脂性明显增加,代谢时间明显延长,半衰期24d,容易在肝内蓄积并且难以排出,其抗凝血作用持续高达2 年以上,甚至更长,由此可知抗凝血杀鼠剂体内药效时间长,需要体内维生素K依赖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血效果才得以消失,所以对溴敌隆中毒维生素K1 的治疗时间要尽量长一些,至少2至6个月,如果疗程较短易引起病情复发。对严重出血者维生素K1每日总量可达5mg/kg;另外,也有文献报道,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每日给予维生素K1 200mg维持5个月,未见不良反应。根据病情监测PT,PT监测频率可以逐渐延长,一开始一天查一次,逐渐过渡为的2-3天查一次,再后来1周查一次,监测3-6个月。维生素K1的使用根据PT监测结果来调整。
总之,鼠药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多部位出血,以鼻腔出血、血尿、皮肤瘀斑最多见。由于鼠药容易获得且无色无味,误服鼠药、用鼠药自杀或蓄意投毒、因鼠药污染环境而中毒临床上较常见,抗凝血灭鼠药中毒起病较隐匿,多以长时间反复出血为其唯一临床表现,许多临床医生对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特点认识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如遇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患者,且患者既往无出血病史,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符合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的凝血特点,应仔细询问病史,是否有鼠药接触史,需高度警惕抗凝血鼠药中毒的可能。一经确诊,需长期、持续大剂量VK1治疗。可是好多患者出现病情反复,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治疗不规范,不能长期维持治疗,尤其出院后因无法获得口服维生素K1,又不能在门诊肌注VK1而不得不终止治疗。目前对于维生素K1的使用剂量、剂型、维持时间等,仍缺乏统一认识。国内外维生素K1的剂型存在差异,国外维生素K1有口服及注射液两种制剂,口服剂型用于患者出院后维持治疗,然而长期大剂量口服维生素K1费用较高,患者服用的依从性差,停药后出血症状会复发,导致再次就诊。有研究对比了维生素K1口服和静脉注射的疗效,在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基础上,口服5mg维生素K1与静脉注射1mg维生素K1的疗效相当。以往研究认为国内没有口服剂型,故患者出院后仍需肌肉注射维生素K1维持治疗,但经文献检索发现2018年已有医院使用口服剂型,希望早日推广口服维生素K1制剂。对症支持治疗时,可选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尽管维生素K1 可以逆转LAAR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但至少需要12h才能起效;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可推荐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Ⅱ、Ⅶ、Ⅸ、Ⅹ)治疗。
综上所述,原因不明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病在排除全身性疾病后,需考虑LAAR中毒。其次,根据患者的暴露剂量及中毒的轻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密切注意维生素K1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中毒后活动性出血患者急性期可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冰冻血浆等血制品输注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最后,通过毒物检测的定性定量、药物间的代谢作用来治疗LAAR中毒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图/文:李满桂 解承娟
审核:李南飞 阿尖措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