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输血小卫士系列报道(五)——一例高效价冷自身抗体抗-I致配血不合案例
2024-08-30 09:46:57前 言
患者在输血前需要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主要包括: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高效价的冷自身抗体抗-I会干扰到输血相容检测的各项检查,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方法去除冷自身抗体,对于强反应性抗体需要通过冷自身抗体抗-I吸收技术去除,才能避免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
案例经过
患者,女,58岁,G1P1,系统性红斑狼疮,卵巢癌术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输血史。
检验检查结果:HGB:54g/L,HCT:14.7%,PLT:237×10^9/L,凝血功能正常。
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 RhD(+)(见表1),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见表2)。
表1 常规血型检测结果
试剂
抗-A
抗-B
抗-D
A1细胞
B细胞
凝集度(盐水介质室温)
±
4+
4+
3+
±
凝集度(37℃)
-
4+
4+
3+
-
表2 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结果
试剂
抗-A
抗-B
抗-D
A1细胞
B细胞
凝集度(盐水介质室温)
±
4+
4+
3+
±
凝集度(37℃)
-
4+
4+
3+
-
从上述试验可以看出:B型血型正反一致,自身对照、抗体筛选全阳性,且反应强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考虑该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效价冷自身抗体。随即进行进一步试验。
表3 冷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试剂
筛选I细胞
筛选II细胞
筛选III细胞
自身对照
凝集度(盐水介质4℃)
4+
4+
4+
4+
凝集度(盐水介质室温)
3+
3+
3+
3+
凝集度(抗人球介质37℃)
±
±
±
±
从试验表3可以看出该患者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的冷自身抗体抗-I。
表4 冷自身抗体吸收放散试验结果
反应条件
B型
B型
B型
B型
B型
B型
献血者1
献血者2
献血者3
脐血1
脐血2
脐血3
室温
2+
2+
2+
-
-
-
4℃
4+
4+
4+
-
-
-
从试验表4可以看出经过放散吸收试验去除冷自身抗体后,抗体筛选、与3位献血者红细胞、自身对照在37℃条件下均为阴性。
案例分析
鉴于上述试验,判定为:B型RhD阳性,血清中存在IgM性质自身抗-I抗体。建议输注B血型RhD阳性配合型红细胞血液成分。
该患者如需输注红细胞类血液成分,血型定型、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均会受到高效价冷自身抗体抗-I的干扰,需要进行一系列技术去除高效价冷自身抗体(吸收放散试验、2-ME处理),才能避免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而进行上述试验需要较长时间。因此立即与主管医师联系并告知具体情况,建议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好临床用血评估。在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时,告知患者及家属,该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效价的冷自身抗体抗-I,可能与疾病相关。在输血过程中该抗体可能会引起输血反应需暂停输血。
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2U,输血后疗效评价为有效:HGB62g/L,患者自述头晕、乏力症状明显缓解。出院随诊。
知识拓展
自1956年Wiener及其同事发现抗-I抗体后,人们将i抗原与I抗原归为Ii血型系统。
成人红细胞完全表达I抗原,仅表达一小部分的i抗原,而胎儿和新生儿红细胞却主要表达i抗原。出生之后,I抗原的数量不断地增加,与之相反的是i抗原数量不断减少,婴儿到了18个月大后,红细胞Ii抗原状态就达到了正常人水平,所以新生儿的脐血细胞与含有抗-I的血清呈阴性反应。成年人红细胞上表达I抗原为罕见,属于稀有血型,为遗传所致。也有一些与疾病相关。
抗-I抗体血清学特点: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冷凝集素,效价低,温度范围较窄,温度为4℃才有活性,常见特异性抗体为IgM型抗-I,虽然抗-I活性检测需在4℃和/或通过酶处理细胞进行,但自身抗-I是常见的自身抗体,几乎在所有血清中都有存在。抗体反应特征是能与成人红细胞发生连续强凝集,而与脐血红细胞发生弱凝集或不凝集。通常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无影响。
抗-I是一种常见的冷抗体,具有很窄的温度范围,在4℃效价低于64.在病理情况下,抗-I带有病理性的意义,患者免疫功能遭受破坏如某些肿瘤、结缔组织病、支原体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机体失去免疫监督,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存在高效价冷凝集素,出现温度范围宽及与补体结合特性。
抗-I为IgM型,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与抗-IgG不反应,但它有补体结合的能力,与抗-C3反应较强,表明抗-I致敏自身红细胞后激活了补体,所以有C3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是易于溶血的主要原因。在寒冷气温下,更多游离的抗-I与自身红细胞结合,更多的补体成分被激活,可引起严重溶血,所以对这类病人应注意保暖。罕见的情况下,反应温度范围可上升到37℃并造成溶血,该抗体有激发危险输血反应的潜在能力,因此,在输血前检查时丝毫不能忽略,应给予足够重视。
致病性的自身抗-I(如冷凝集素综合征相关抗体)通常有高效价的强IgM型凝集素组成,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均有反应活性,最高反应温度达30-32℃。在低温环境下,外周循环血液温度降低,体内抗体引起自身凝集,诱发外周血管阻塞(肢端发绀)或溶血性贫血。
图文:杨尖措 仲海娟
审核:阿尖措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