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肠胃不适导致的腹泻、便血,却被诊断为罕见的家族性肠息肉病。这个花季少女,顿时感觉命运和她开了一个不太善意的玩笑,让她和家人难以接受。
“这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消化内科李万瑀主任说,这种家族性息肉,生长的平均年龄是15岁,一开始数量不多,也没什么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数量会变多,还会出现下腹不适、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最糟糕的是,任其发展,必然会进展为结直肠癌。因此,建议小马住院行结肠镜下多发息肉切除术。
患者于8月1日住我院胃肠外科,术前医生评估了患者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消化内镜室护理团队准备好了手术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一次性硬化针、圈套器、钛夹等器械及术前相关准备。
内镜手术
知识链接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又称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是一种以结直肠多发腺瘤为特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征。这种病有遗传性家族史,腺瘤并不局限在结肠,常表现为一组疾病群,故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75%~80%的FAP有家族史。20%~25%的FAP无家族史而为基因突变的新患者,其后代仍延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AP发病罕见,每10000名新生儿中大约有1人或每30000人中有1人患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大肠息肉多数呈密集生长型,整个大肠肠腔内布满大小不一的息肉样腺瘤。息肉大小以0.5cm~1cm为多。息肉数目至少100枚:多在300~3000枚之间,最多可达5000枚,数量多时呈地毯式密集分布,几乎看不到正常黏膜,大息肉多有糜烂、出血。本病患者的结直肠一般5~10岁开始出现腺瘤,至25岁时约90%已有腺瘤发生。如不治疗,几乎所有患者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20岁时约50%,至45岁约90%恶变),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从息肉出现到癌变的平均时间为15年。FAP平均癌变年龄39(34~43)岁,平均死亡年龄40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应早治疗
对于已经明确为家族遗传性消化道息肉病的患者,需要及时筛查,对待息肉,绝不能姑息迁就,早发现、早治疗。
(1)高危人群(所有亲属)通常需要从10~15岁开始进行每年的肠镜检查,直至35岁,然后每3年检查一次。
(2)常规的上消化道内镜监测通常从20~25岁开始,十二指肠壶腹部是重点监测对象。
(3)术后应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肠镜,对于直肠腺瘤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如果无法内镜下切除,则考虑手术切除直肠。一旦确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需要每隔1至3年检查一次肠镜。
文/图:消化内镜室
审核:李南飞 刘唐春 李翔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